【週末漫談音樂 (24)】鋼琴(piano) 的起源 ◎ 信雅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0.07.11

從16至18世紀,鍵盤樂器除了大風琴幾乎都是大鍵琴(harpsichord),琴音由撥子(plectrum)撥絃而發出,是小提琴最適合的伴奏樂器。可是它的缺點在於聲音大小的控制有限,而且不容易表現音樂的crescendo (漸強) 或 diminuendo (漸弱)。

當時在意大利有一位天才發明家,可與 Archimedes, Thomas Edison, Alexander Graham Bell 等相比。Bartolomeo Cristofori (1655-1731) 生於意大利北部 Padua 市(介於 Venice 與 Florence 之間的文化都市)。他從小就有創造、發明的天份,而且做事認真、永恆,對目前所看到一些東西不滿意,儘量改良或創新。

當時在Florence的 Ferdinando de’ Medici (Tuscany) 王子從小就對鐘錶、機械玩具的機器與機能有興趣,收集了很多樂器與時鐘。1688年他的樂器管理人去世,他須要找人繼續。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他有公事去 Venice,回程停留在 Padua 市特別召見 Cristofori,他們志趣相同,談得很投機,王子決定聘用33歲的 Cristofori 管理他收集的樂器,Cristofori 須要搬到 Florence。

當時 Cristofori 已經對樂器構造很熟悉,所以管理樂器並不很困難;他本來不想離開自己的家鄉 Padua,可是王子聘他的理由是要他發明新樂器,而且給他的條件太好,不得不接受,搬去 Florence。

他接觸的第一個樂器是大鍵琴,大約在1400年左右發明,撥絃的機能有限,彈者不容易用手指控制聲音的大小,不容易完全表現音樂的本質,跟不上17世紀意大利華麗音樂的潮流。

他到達 Florence 後,開始創造各種不同的鍵彈樂器,在1700年有記載說「Bartolomeo Cristofori 發明了新的鍵琴 Arpicembalo (harp/harpsichord),可彈出弱音 (piano) 與強音 (forte)」,Cristofori 稱它為「Arpicembalo col il piano e il forte (可彈出弱音與強音的 harp/harpsichord)」,後來縮短簡稱為「piano」。

這新發明的鍵彈樂器不用撥絃,改用小鎚子打在絃上,所以彈琴者可用手指控制琴聲的強弱,而且可表現音樂「漸強」與「漸弱」本質。當時 Cristofori 以為他創造這樂器來改良代替老式的 harpsichord,沒想到25年後音樂界公認這是音樂史上有很大貢獻的新樂器。他1731年去世後,音樂家才開始作piano (鋼琴)演奏的樂曲,同時也開大門讓後來音樂家發揮他們的才能,作出更華麗更有表現性的鋼琴音樂。

歷史上沒有記載 Cristofori 當時做了多少架新的鍵彈樂器,現在保存下來的只有三架:其中最早的是 1720年做的鋼琴,陳列在紐約市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見圖);1722年做的鋼琴陳列在羅馬樂器博物館;1726年做的鋼琴陳列在德國萊比錫樂器博物館。

鋼琴在 Cristofori 發明後三百年之間,有很多改善,才成為現在音樂界使用的鋼琴。在改善之前使用的鍵琴統稱為「fortepiano」,偶而我們可聽到用 fortepiano 演奏的音樂錄音唱片或光碟片。

A piano in a room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1720年 Cristofori發明製造的鋼琴,陳列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圖採自網站)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