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8.30
耳鳴(tinnitus)是很惱人的症候,它是在沒有外界聲源存在的情況下,耳朵裡聽見如鈴響、嗡嗡聲、嘶嘶聲等噪音,耳鳴是一種症候而不是疾病。耳鳴直接與聽神經有關係,當聽神經受損或退化時,可能扳機到大腦引起不正常的音響。耳鳴的特徵是只有本人聽到,旁邊的人聽不到。根據統計研究,全世界大約15%人患過耳鳴症,在美國大約有五千萬人經驗過耳鳴症候。任何人都可能有耳鳴,可是40歲至80歲的人比較常發生。雖然專家不能確定耳鳴的真正起因,他們認爲與以下情況可能有關係:年齡增大、在音響大的環境過久、耳朵曾經有創傷、耳垢過多或有細菌感染、用某種藥品(如 Aspirin)而引起的。
耳鳴沒有根本治療方法,除非醫師找到耳鳴的起因對症下藥,耳鳴可能不經治療會自然消失。有人耳鳴過強,吵得不能睡覺,他們使用白噪音機、風扇或助聽器等設備產生更大聲的環境噪音,幫助分散注意力,減輕耳鳴的感受。
音樂家有耳鳴的可能性比較多,管絃樂團音樂家長期聽到自己或周邊樂器發出的音響可能會影響他們的聽神經聽到耳鳴,其中最常發生的是銅管或打擊樂器。2018年丹麥有一篇研究報告說管絃樂音樂家有人受樂團音響而損失聽力,可能會引起耳鳴。他們研究丹麥五個交響樂團325位團員,其中35%團員(31%女團員、38%男團員)曾經有耳鳴症狀(耳鳴連續5分鐘以上);19%團員(18%女團員、21%男團員)有嚴重的耳鳴,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他們的耳鳴症狀與繼續在樂團演奏聽音響的程度有密切關係。研究比較團員耳鳴與所用樂器的關係,發現左右都有耳鳴的團員中,用銅管樂器的音樂家比較多。研究結論證明長期在管絃樂團演奏會影響團員發生耳鳴症候。
古典音樂作曲家貝多芬從26歲開始聽到耳鳴,28歲開始失聰。他早期的書信描述他的耳朵不斷聽到嗡嗡聲與哼哼聲,而且開始有聽力問題。他努力克服這些症狀,繼續用腦筋作曲。其他音樂家如英國的 William Boyce、捷克的 Bedrich Smetana也患了耳鳴、失聰的症狀,他們都不灰心,繼續作曲,在音樂史上留下很多不朽的音樂。
筆者在研讀耳鳴與音樂家的報告時讀了一篇,記載說用貝多芬的名曲「Für Elise (致愛麗絲)」或莫扎特好聽的「小夜曲(Eine kleine Nachtmusik)」給有耳鳴的人聽,可能會解除他們的耳鳴症狀。我們不相信,因爲我們倆過去都經驗過耳鳴症狀,當時每天都在欣賞好聽的古典音樂,結果對耳鳴完全沒有影響。我們仍然相信最有效的方法是增強音樂的音響來壓制耳鳴。
以下是 Wagner 歌劇「Lohengrin 第三幕『序幕』,他的音樂充滿了龐大的音響效果:
.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