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7
聽覺是音樂家最基本、不能缺少的五官機能,因爲音樂是用音響來表現的,須要靠聽覺來欣賞。記得三、四年前我失去聽覺才知道嚴重,不但不容易與別人對話,而且失去了一生最重要的嗜好 – 欣賞古典音樂;此後我們繼續欣賞音樂寫週末漫談音樂專欄。第一位失聰音樂家我想到的就是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 – 1827),在過去漫談音樂專欄曾經報導(#46, 12/19/2020 與 #118, 5/25/2024),貝多芬從 28 歲就發覺聽力開始喪失,非常灰心,曾經想自殺。後來決心與命運奮鬪,繼續作曲,留下很多傑出音樂,影響後代音樂家與愛好音樂的人士。很多人認爲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
除了貝多芬,在音樂史上有幾位著名作曲家也遭遇了失聰的問題,他們也很勇敢與命運奮鬪,留下了不朽的音樂:
1. William Boyce (1711 – 1779):著名的英國作曲家/風琴家。他認識 Handel,Gluck,Bach與年輕的 Mozart。出生於倫敦,在大教堂當風琴師,而且爲皇家作了很多樂曲,是18世紀巴勒克時期英國最有名的音樂家。他留下很多宗教樂曲與交響樂,記得開始收集唱片時買到一張他的交響曲集,是巴洛克時代音樂作風,影響了後代 Haydn、Mozart 等的交響曲。他50歲開始失聰,1758年因完全失去聽力不得不放棄風琴師與音樂教師的職位,專心編輯宗教音樂。
2. Bedřich Smetana (1824 – 1884):捷克音樂家,他最有名的作品是交響詩集「Ma Vlast (我的祖國)」,充分表現波希米亞地區的風光,尤其是第二曲「Vltava (Moldao 河)」最常聽到。他提倡用當地傳統的民俗音樂來作曲,可說是國民音樂的先鋒。我們在大都會歌劇院看過他的歌劇「The Bartered Bride (交換新娘)」非常好聽,是包含民間故事與音樂的喜劇。其中歌劇序曲與「Dance of the Comedians」最有名,常常在管絃樂演奏會演出。他的失聽與貝多芬不同,50歲後才發生,而且常常有頭暈與耳鳴。他繼續奮鬪不放棄音樂,失聰後開始用頭腦作曲,完成了不朽傑作「我的祖國」。
3. Gabriel Fauré (1845 – 1924):19/20世紀法國最有名的音樂家、風琴家、鋼琴家。他受音樂家 Camille Saint-Saën 影響很深,他的作風傳給 20 世紀的法國音樂家,如 Debussy、Ravel。他的作品常常在音樂會聽到,他的「Requiem (鎮魂曲)」是最著名的宗教樂曲之一,我們過去在教堂唱過二次。他曾經當過巴黎音樂院院長。1920年(75歲)退休,因爲他身體逐漸衰弱,而且失去聽覺。1922年法國總理爲他開一場特別音樂會,慶祝他對音樂界的貢獻。雖然他從頭到尾參加全場演奏,可惜幾乎沒聽到音樂。
4. Ralph Vaughan Williams (1872 – 1958):生於英國富裕家庭。他一生作了很多樂曲,包括歌劇、芭蕾舞劇、室內樂、宗教/民俗歌唱曲、交響樂曲(九首)、管絃樂曲等,深深受了英國傳統與民俗音樂影響,是英國最有名的音樂家。雖然他在富裕家庭長大,他有先進的社會觀,相信音樂是爲了大眾寫的。他的失聰是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引起的,他參加英國皇家軍隊,在砲火中奔跑可能傷害了他的聽神經。大戰後雖然聽覺喪失,他仍然繼續作曲,在他80歲 (1958)完成了第九交響樂,五月在倫敦初演,八月去世。
從以上幾位音樂家生平與失聰的奮鬪過程,可深深感到音樂對我們人生的重要性,他們都很勇敢面對現實,繼續奮鬪寫下很多不朽的樂曲,在古典音樂史上留下很重要的幾頁。
![](https://taiwanjustice.net/wp-content/uploads/2024/09/圖-125:失聰的著名音樂家:Boyce-左上Smetana右上,Beethoven-中,Faure左下,Vaughn-Williams右下.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