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4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 Aristotle 曾說過一句話:「No great mind has existed without a touch of madness」,相信人類的創造性與內在的精神有關連。德國著名的音樂家 Schumann (舒曼)就是個例子。記得學生時代看了一部電影「Song of Love」是描述 Schumann 的一生,Paul Henreid 演舒曼,Katharine Hepburn 演夫人 Clara。印象最深刻的是影片結束前舒曼在精神療養院,說他寫了新的作品,奏出來就是他著名的「Traumerei (夢幻曲)」,是他在二十多年前寫的「Scenes from Childhood (童年景像)」組曲中的一首,我很同情他臨終前精神完全錯亂。可是我們也覺得 Aristotle 這句話不能隨便用,因爲自古以來有很多天才從來沒有精神錯亂的問題。
Robert Schumann(1810-1856)生於德國薩克森區的 Zwickau 中等平凡的家庭,從小就喜愛音樂,母親希望他學法律,送他去萊比錫大學,可是他的興趣仍然是音樂,希望成爲鋼琴家。1829年開始與名師 Friedrich Wieck 學鋼琴,可惜練琴過份,傷了手指,只好改行作曲。寫了很多鋼琴曲。老師的女兒 Clara 是很傑出的鋼琴家,不但發表舒曼寫的鋼琴曲,而且愛上舒曼。可是父親極力反對,認爲舒曼只靠作曲,不可能有足夠收入養家。由於舒曼與 Clara 堅持,甚至上法院,終於他們結婚。後來搬到 Düsseldorf ,舒曼當音樂總監,生活上得到保障。當時舒曼創設音樂評論雜誌「Zeitschrift für Musik 」,在音樂界建立名望。可惜他的精神病開始,曾經跳萊茵河自殺,被救後入精神醫院療養,結果在醫院去世,享年只 46歲。
最近我們在 PBS: Great Performances 電視上看了有關舒曼的節目「Schumann: Genius and Madness」,是 Mexico City Philharmonic Orchestra 的指揮 Scott Yoo 所開創的古典音樂節目 「Now Hear This」之一。Yoo 先生也是很有天份的小提琴家。他在這段節目,邀請一位鋼琴家一起演奏舒曼的鋼琴曲與室內樂曲,從音樂探討舒曼作曲的才能與他的精神問題。他們從音樂可感到舒曼有 Bipolar disorder(躁郁症),有時有躁狂表現,另一時有抑郁表現。
從醫學上來說,很難確定舒曼的精神病狀。在19世紀精神醫學剛萌芽,只能描寫病人不正常的精神表現,病名常用形容詞。舒曼入 Bonn 附近 Endenich 精神醫院時診斷病症是「psychotic melancholia (精神病性憂鬱症)」。後來音樂學專家與精神醫學專家分析也不能找出他確定的診斷。有人認爲是遺傳,因爲他16歲時姐姐自殺;有人認爲是梅毒末期影響腦神經引起的;大部分認爲他有精神病,可是當時精神醫學只能描述他的精神狀況,加上他在精神醫院的紀錄到 1906 年後才公開,所以找出他精神錯亂的真正原因幾乎不可能。
因爲信惠主修鋼琴,記得我曾經問她最喜愛的鋼琴音樂作曲家是那一位?她立刻回答說 Bach 與 Schumann。Bach 是「音樂之父」,他寫出「平均律」,成爲後來鋼琴音樂的「聖經」。舒曼的鋼琴音樂很有特色與深度,她曾經彈很多舒曼的鋼琴曲,覺得越彈越喜愛。1967年我們來耶魯大學,著名鋼琴家 Vladimir Horowitz來耶魯開獨奏會,我們聽他彈舒曼鋼琴組曲 Kreisleriana,雖然是第一次聽到,覺得很特殊。他最後的 Encore 只彈一曲舒曼的「Traumerei (夢幻曲)」,餘音繞樑,終生難忘。
以下請聽 Horowitz 彈舒曼「Scenes from Childhood (童年景像)」全曲的 YouTube 錄影。(註:Horowitz 是20世紀最傑出的鋼琴家,1940年代後患 depression (抑鬱症),很少在公眾演奏。當他決定在紐約開獨奏會時,門票很難買;門票禮拜一開始發賣,有人從禮拜五就開始排隊。所以當他破例來 New Haven 開獨奏會,是最難得的音樂會。Horowitz 演奏會在下午四點鐘開始,因爲晚上演奏後,他很難入睡)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