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1 法廣
被當局以言入罪的香港《蘋果日報》,董事會開會後達成共識,若港府本周五(25日)未能解凍該公司資金,將會關閉《蘋果》及其網上新聞,董事會當日會再開會決定,若共識不變,周六可能是該報的最後出版日。該報同時決定,若員工今天辭職,可即日生效。而部分兼職或實習生,今日已獲告知無需返回公司工作。
美國的彭博通訊社昨(20日)曾引述消息人士說,公司的現金能維持該報正常營運數星期,但該報創辦人黎智英的私人顧問Mark Simon今早向不同媒體表示,董事局今日將開會決定是否關閉《蘋果》印刷和數碼業務,與他們有業務來往的公司,曾經嘗試向賬戶存入資金,但被阻止,由於缺乏資金,該報可能在數日內被迫關閉。
另外,有市民致電網台《D-100》節目指出,他曾到銀行入款到與被凍結戶口無關的蘋果日報慈善基金,亦被禁止,在他強烈要求和櫃位職員請示上司後,才獲准存入善款。他不滿銀行胡亂禁制,可能害了有需要的求助者。該報慈善基金供有需要的社會人士申請,與該報營運戶口各自獨立運作。
《蘋果》董事會下午開會,商討保安局長李家超引用《港區國安法》凍結《蘋果》相關三間公司的1800萬港元資產,結果以大比數通過去信保安局,申請要求解凍部分資產,以免因欠薪而違法。董事會以本周五為死線,當日將再開會決定《蘋果日報》是否停止運作。若屆時決定停止運作,《蘋果》最快周六凌晨起停止更新網上新聞,周六齣版最後一份《蘋果日報》。
董事會的決定已知會各部組,隨後舉行緊急員工大會。開會前,《蘋果》管理層以內部電郵通知員工董事會的共識,並指已獲副社長陳沛敏同意,以今天5時為界,在此之前提出辭職者,可即日生效;至於今天不辭職者,日後報社關門時可按勞工法例獲得遣散,「但無人能確保(是可有錢支付代通知金等賠償)」;「管理層的意願,系希望大家風光做到最後,但風險難測,大家去留,自行決定」。如決定留下,則須以該報的標準完成工作。管理層感謝員工多年並肩,並祝願各人珍重。
對於會否解凍《蘋果》部分資產,保安局發言人回復傳媒查詢時表示,案件已進入法律程序,不會就事件細節作出評論,強調申請會依法處理;發言人又說,「危害國家安全是非常嚴重的罪行,定必依法處理,……並按需要和法律的規定運用凍結罪行相關財產的權力。」
警方本月17日派出超過500名警員搜查蘋果日報大樓和多處地方,並以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名拘留壹傳媒及《蘋果》五名高層,及後起訴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蘋果日報》總編輯羅偉光及蘋果日報有限公司等三間公司,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危害國家安全,上周六提堂,張、羅二人申請保釋被拒。
《蘋果日報》資金被凍結週五決定停刊,記協 : 新聞界已“無險可守”
2021-06-21 自由亞洲電台
在《蘋果日報》創刊26週年翌日,壹傳媒集團董事會以大比數通過去信保安局,申請要求解凍部分資產,並於週五再開會,屆時再決定《蘋果日報》是否停止運作。據悉,如本週五仍未獲香港保安局解封,週六將是《蘋果日報》最後發行日。香港記者協形容,新聞界在國安法下早已“無險可守”,記者日後只能在有限空間“戴着腳鐐跳舞”。
《蘋果日報》高層上週被拘捕後的星期天,《蘋果日報》渡過了創刊26週年,到週一,辦公大樓變得十分冷清,公司決定兼職和實習員工已不用上班,現職員工亦可以選擇要求即時離職。
壹傳媒董事局於週一(21日)下午召開會議,討論是否關閉《蘋果日報》。董事會以大比數通過去信保安局,申請要求解凍部分資產,避免因欠薪而觸犯香港勞工條例,並於週五再開會,屆時再決定《蘋果日報》是否停止運作。
《蘋果日報》不同組別向員工發出通告,表示已就支付員工薪金一事,要求保安局解凍,並以本週五爲死線,而網上新聞則以週五晚23時59分爲死線,並表明如屆時未獲解封,《蘋果日報》將於週五完成報紙出版後停運,換言之週六將是《蘋果日報》最後一個見報日,結束26年曆史。
《蘋果日報》員工:“情況比想像中惡化得更快”
在《蘋果日報》任職一年的麥先生坦言,自己對公司處境感到傷心,認爲公司因政治立場而被當局針對。被問到如果屆時公司無法向員工支薪,他表示自己只能另覓工作,但目前仍希望“留得多久便多久。”
麥先生:消息是慢慢惡化,因爲之前都曾被凍結資金,當時覺得好像暫時仍有足夠資金營運,但過了幾個星期後,直到今天,就要商討是否需要停刊,情況好像比想像中惡化得更加快,但我覺得這一刻仍能留在這裡,唯有能留多久便多久。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記者只能“戴着腳鐐跳舞”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陳朗昇向本臺表示,自國安法立法後,新聞界早是“無險可守”。他認爲雖然國安法條文賦予當局凍結資產的權利,但條文寫道被告要被定罪,當局纔可吊銷營業資格,但目前案件尚未開審,已被凍結資產,形容經營非常困難。
陳朗昇:對新聞媒體最重要是人力資源和採訪。人力資源你也看到,當資金一停,已經不能支薪。如果只有十幾個員工,還能叫大家挨義氣, 但蘋果有千多人,很難都要大家挺着。營運方面是做不到。(採訪方面)原來警察隨時上門就可以撿取新聞材料,誰還敢接受蘋果日報訪問?
他表示,新聞界現在只能在有限空間“戴着腳鐐跳舞”,“不可能什麼都不做、只等官方消息”,只能盡力而爲。
黎智英助手Mark Simon : 外界無法向壹傳媒注入資金解困
早前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的助手Mark Simon接受《路透社》訪問表示,《蘋果日報》已經沒有取得資金的渠道,而透過銀行處理業務更是不可能,“供應商嘗試將錢存入我們的公司戶口,但遭到銀行拒絕”,形容關閉是“以日爲計”,只是時間問題。
他也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訪問,提到《蘋果日報》向港交所提交的法律文件顯示,公司有超過5000萬美元的現金,加上《蘋果日報》有大量付費訂閲讀者,公司絕對有足夠資金繼續營運。他指責保安局及警方凍結讓《蘋果日報》不能支付員工薪金和供應商。
Mark Simon:當他們能夠關閉香港民主陣營最大的傳媒,以及我們可能是香港最具有規模的報紙,在這樣的情況下,其他規模較小的傳媒機構的處境將變得更爲艱難。基本上如果你嘗試推倒我們,我們還可以請律師來保護我們的員工,但如果連我們都關閉了,只有上帝才能幫到這些被國安機構抓到的小型機構、博客等。
他又透露,目前有公司員工收到來歷不明的恐嚇電話,有員工開始擔心人身安全。
《蘋果日報》創刊26年 陪港人走過多個政治關鍵時刻
《蘋果日報》於1995年6月20日創刊,由目前在獄中的黎智英創辦,至今已有26載之久。1997年主權移交後,不少報刊陸續被中資入主或收購,《蘋果日報》至今仍被視爲香港碩果僅存、尚未被“染紅”的主流傳媒,跟香港人一起見證了97主權移交、2003年反對23條立法、2014年雨傘運動、2019年反送中運動等多次香港政治的關鍵時刻。
不過,國安法生效後,當局屢次針對《蘋果日報》,先是去年8月港警以違反國安法等罪拘捕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法庭處理他的保釋期間,《人民日報》曾兩度發文評論;今年1月港警又因47人初選案要求《蘋果日報》提供相關資料;今年5月,香港保安局根據國安法,凍結黎智英持有的壹傳媒的股份,以及其擁有的三間公司於本地銀行帳戶內的財產。
坊間更一度盛傳《蘋果日報》將於今年七一前被取締。目前來看,若《蘋果日報》在本週五前不獲保安局解凍資產, “過不了七一”説法將會應驗,擁有26年曆史的《蘋果日報》最終在國安法一週年前夕宣告終止。
港警上週採取大規模行動,拘捕5名壹傳媒高層、大舉搜查報館及檢走新聞材料,並凍結《蘋果日報》有限公司、《蘋果日報》印刷有限公司及AD Internet Ltd. 共1,800萬港元資產。而在5名被捕高層中,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及《蘋果日報》總編輯羅偉光被正式起訴,週六(19日)提堂後不準保釋。
記者:鄭日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