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倫敦20日綜合外電報導)根據「金融時報」在華盛頓本週舉行一連串重要經濟決策者會議前所做研究,全球經濟成長面臨的威脅正在加劇,主因是美國主導的貿易衝擊打擊市場信心,並重創金融市場。
根據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與金融時報共同編製的「全球經濟復甦追蹤指數」(Tiger),在金融市場狀況明顯惡化的同時,信心指標也急遽下滑。全球前景的惡化,與年初相對穩健的開局勢頭形成鮮明對比。
布魯金斯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普拉薩(Eswar Prasad)表示,現在預測全球衰退還「為時過早」,但他警告說,全球貿易崩潰和政策不確定性加劇將顯著抑制經濟成長。
普拉薩說:「我們已經看到這種巨大衝擊。每個依賴貿易的開放型經濟體都會受到擠壓,除此之外,還會對信心產生(負面)影響。」
研究結果發布之際,正值世界各國經濟決策者和財政首長齊聚華府,出席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以來的首場國際貨幣基金(IMF)/世界銀行(World Bank)春季會議。
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17日警告說,由於「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加上「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已經突破常規指標」,國際貨幣基金正準備下調全球經濟成長預測。
今年1月,IMF預測今明兩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達到3.3%,其中美國經濟成長率今年預計達到2.7%,2026年為2.1%。
川普4月2日宣布對美國大多數貿易夥伴加徵全面性關稅,導致金融市場大幅下跌,一連串經濟成長預測也隨之下修。
歐洲央行17日決議將基準存款利率下調1碼(0.25個百分點)至2.25%,以因應貿易戰可能帶來的衝擊,並警告說,由於「貿易緊張局勢升溫」,經濟成長前景已經惡化。
布魯金斯研究所與金融時報每年發布兩次的Tiger指數,將已開發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的實際經濟活動、金融市場和信心等指標與其歷史均值進行比較。
研究顯示,美國的信心數據尤其嚴峻,創下自該指數設立以來最低水準,金融市場狀況也急遽惡化,中國和德國的信心水準同樣處於低迷狀態。
有些跡象顯示美國經濟活動仍穩健,3月零售銷售增長1.4%,儘管部分原因可能是消費者試圖搶在關稅生效前購買汽車,使其銷售激增。
普拉薩說,政策不確定性嚴重削弱消費者信心,且可能對企業投資和就業成長造成影響。「關稅轉嫁導致國內通膨上升,將限制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支持經濟和防止金融動盪的能力。」
花旗集團(Citigroup)分析師上週發布報告指出,目前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2.1%,2026年為2.3%,同時警告說,前述預測的風險「明顯偏向下行」。(譯者:劉文瑜/核稿:陳昱婷)11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