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0

(中央社記者陳俊華台北10日電)無黨籍立委林昶佐今天建議,針對政治受難者、遺族應規劃專責療養機構。行政院長蘇貞昌說,他曾在戒嚴時期打拚過,對於這些勇敢的前輩不但要尊敬,還要特別照顧,「一定盡力來做」。
立法院會今天繼續進行施政總質詢,邀請蘇貞昌及內閣官員列席備詢。
林昶佐質詢時指出,台灣的政治受難者超過1萬人,加上家屬就更多,受難者的創傷、療養需要有人照顧;他舉例,有個案曾看到父親被刑求慘死,一開始很壓抑、當作沒事照常生活,但年紀大了以後,常常說要逃亡,最後竟被送去精神病院治療,有時候其實是二次傷害。
林昶佐說,在德國、法國、英國、韓國等,針對政治受難者的創傷,都設有專業療養機構,這是台灣轉型正義比較少提到的部分,希望由促轉會規劃專責機構,與衛生福利部等跨部會,提供受難者、遺族專業照顧。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代理主委楊翠表示,促轉會協助政治創傷當事人、家屬,有4個部分,第一,培養59名工作者來協助,因為這不只是心理諮商,還要法律、社會福利、社工等跨領域;第二,試行療癒計畫,包含心理治療、藝術治療。
第三,促轉會有做創傷療癒需求訪問,目前收到29個家庭有需求、針對個人生命史、家庭史深入訪問34人,雖然數量不是很多,但每個案件都很深入,對未來要計畫一個比較完整、暴力創傷療癒機制,很有幫助;最後,要推動拍攝短片。
楊翠表示,未來則從3方面計畫,第一,需要個案中心,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特、不一樣的;第二,要在地化、可及性,不能叫個案從台東到台北來;第三,要跨領域專業照顧。這3個條件下,未來專責機構或其他機構要同時推動,促轉會正在評估規劃中。
蘇貞昌說,台灣能走到今天,其實是很多勇敢的前輩,當年在不公不義、白色恐怖,甚至中國國民黨一黨獨大,用國家暴力欺壓百姓的年代,「他們堅強站起來,我們才能站在這」,這不應該當作精神病,有的人在當年被迫害的陰影下走不出來,「不但要尊敬,也要特別照顧」。
蘇貞昌也舉例,在電影「私刑教育2」中,有名在療養院的老先生常說一個故事,大家常當老先生是瘋子或亂說話,但最後證明是真的;有很多東西,如果沒有走過那種冤枉、艱苦,不知道那個心情,他剛好在台灣戒嚴時期打拚過,對這些前輩的犧牲,一定用最大的關心,楊翠在這方面也很專業認真,「一定盡力來做」。(編輯:蘇志宗)1090410
告密者竟是學弟 綠委:再見到他會給大大擁抱
2020/04/10
(中央社記者余祥、王揚宇台北10日電)促轉會委託學者調查威權統治時期校園及社會監控,民進黨立委張廖萬堅、鍾佳濱等人都已看過自己被監控的檔案,談起當年監控的人,張廖萬堅說,如果有天再見到,「會給他大大的擁抱」。
促轉會發言人葉虹靈今天受訪時表示,促轉會委託學者的研究,目前還沒有完成驗收,不便說明,將會擇期向外界公布。
促轉會先前的調查報告指出,1970年代初期,政府結合教育行政部門、情治單位和國民黨系統,成立統籌校園政治偵防的「春風會報」,以及由各校各自組成,負責第一線情搜與動員的「校園安定小組」;至1983年,全國各大專院校的佈建人數更成長至5041人。
張廖萬堅去年11月到促轉會,調閱自己的政治檔案,發現當年監控他的人竟然是自己的大學學弟「張健(化名)」。他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指出,當年很多人被灌輸「忠黨愛國」,某種程度而言,「張健」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這段過程是不堪的回憶。
張廖萬堅說,「張健」現在發展得很好,沒有在政治圈,如果再見到,「會給他大大的擁抱、笑一笑」。
鍾佳濱今年2月也看過自己的檔案,雖然明知當年有被監控,但時隔20年、30年後再來看,還是很意外當時的布建規模綿密程度,遠超過想像。
鍾佳濱也說,儘管國家機器為了監控人民,投入大量的人力及物力,但仍不能阻擋從威權走向民主開放的趨勢。(編輯:蘇龍麒)109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