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美國有共識,梅克爾:中國在多方面是競爭者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1/7/16

(中央社記者徐薇婷華盛頓15日專電)德國總理梅克爾卸任前造訪華府,與美國總統拜登會談。她在會後表示,雙方都認為中國在多方面是競爭者,若有人權不受保障的情況,德國會公開發聲,清楚表達反對立場。

梅克爾(Angela Merkel)今天下午2時許抵達白宮,與拜登(Joe Biden)及他的團隊接連舉行兩場會議,兩人在近傍晚時分召開聯合記者會。由於德美兩國先前在如何因應中國上意見頗有分歧,外界關心這次會面能否增進彼此理解。

梅克爾在開場致詞就透露,雙方確實談到中國,包括與中國合作及競爭的多個面向,例如經濟、氣候變遷、軍事和安全領域。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但梅克爾說,德美兩國都是捍衛自由民主社會與公民權利的國家,「所以只要有人權不受保障的情況,我們都會公開發聲,清楚表達反對立場,我們也支持世界各國的領土完整性」。

梅克爾也提到,兩人有共識認為,中國在許多領域都是他們的競爭者,與中國貿易應該在公平競爭環境下進行,才會各方都遵守相同規則,依循相同標準。她說,此想法恰巧是歐中投資協定背後的驅動力,因為希望中國遵守國際勞工組織(ILO)的核心勞動規範。

拜登則在開頭細數梅克爾成就,包括她除了是德國史上首位女總理外,也是首位來自前東德的總理。且同時是德國執政第2久的領袖,僅次於前總理柯爾(Helmut Kohl)。

拜登說,兩人會談觸及廣泛議題,他們在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曾與其他民主國家談到,德國與美國都有責任以價值來領導,其他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 )會員國亦然。

拜登說,雙方都知道在21世紀第2個25年證明民主能滿足人民需求的重要性。當看到中國或他國損害自由開放社會,他們會起身捍衛民主原則及普世權利;他們也會團結因應民主衰退、貪腐、民粹主義等問題,不論是發生在歐洲聯盟(EU)或世界其他地方。

擔任總理將近16年來,梅克爾訪美至少19次,與4任美國總統打過交道。由於她將在德國9月大選後交棒,這應是她卸任前最後一次造訪華府。

拜登晚間將宴請梅克爾,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前美國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Clinton)與多位國會領袖都是座上賓。(編輯:郭中翰)1100716

梅克爾卸任前訪華府備受禮遇 歐美間難題仍無解

2021/7/15

(中央社華盛頓15日綜合外電報導)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卸任前的外交之旅今天將造訪華府,此行彰顯這位資深德國領袖對於歐美關係的重要性,卻也凸顯她卸任後留下的歐美間待解難題。

法新社報導,即將在今年稍晚卸任的梅克爾,任內歷經4位美國總統,而她此行定調工作訪問,期間將會見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

拜登政府高層官員表示,梅克爾今天的行程首先與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於官邸共進早餐,之後拜登將在白宮與她一對一會談並以午宴款待,「表達感謝」。

白宮方面堅稱,這是「嚴謹工作訪問」,不只是替梅克爾舉辦的歡送儀式而已。德國是全歐最大經濟體,梅克爾領導這個國家將近16年,普遍認為她在位期間是歐洲最穩健領袖。

預料她與拜登將討論氣候變遷、COVID-19疫苗配送,以及因美國、德國與其他多國部隊陸續撤軍後,阿富汗何去何從等議題。

白宮官員說,兩人也將針對非洲極端組織在沙赫爾(Sahel)地區構成威脅交換意見。

拜登與梅克爾也將磋商俄羅斯的「網路攻擊與領土進犯」,烏克蘭與俄羅斯的角力,以及「反制中國的不斷崛起影響力」。

不過當前梅克爾主政時日無多,將來不及化解歐洲與美國所面臨的緊要難題。

這些棘手難題包括極具爭議的天然氣管線北溪2號(Nord Stream 2)。俄羅斯即將藉此輸送天然氣至德國。

不只是北溪2號的管線鋪設將避開烏克蘭,引發俄羅斯蓄意削弱這個鄰國經濟的疑慮,而且這個輸送方案凸顯歐洲的能源供應,越來越仰賴死對頭俄羅斯。

另一方面,德國的未來主政者將無法確保,拜登之後的繼任者,不會又陷入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執政期間的漫無章法。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資深研究員史特岑穆勒(Constanze Stelzenmuller)投書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說:「川普恣意妄為的敵意,迫使德國審視過度仰賴美國的缺陷。」(譯者:曹宇帆/核稿:劉學源)1100715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