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從林佳龍的談話看川普關稅政策的國際戰略及台灣的應處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5-05-01

2025年5月1日,台灣外交部長林佳龍在「台灣、美國、東協印太合作艦隊:AI與半導體產業前瞻論壇」上,針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關稅政策發表了深刻見解。他指出,川普的關稅戰不僅是貿易手段,更是對全球化弊端的反思,試圖引導全球化走向「以美國為優先」的模式。林佳龍的談話不僅揭示了台灣在對美關稅談判中的角色,也為理解川普關稅政策的國際戰略提供了重要視角。本文將從林佳龍的觀點出發,分析川普關稅政策的理念基礎、戰略意圖及其對全球秩序的影響,並探討台灣在其中的定位與應對。

川普關稅政策的理念基礎

林佳龍在演說中提到,川普的關稅政策是一體兩面的策略,既是目的也是手段。這一觀點點出了川普關稅戰背後的核心理念:對全球化現狀的不滿及對美國經濟主導地位的重新確立。自20世紀末以來,全球化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繁榮,但也帶來了諸多挑戰。林佳龍特別提到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透過國家補貼、傾銷等手段實現「彎道超車」,挑戰了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這種不公平競爭導致美國製造業衰退、貿易逆差擴大,進而引發美國國內對全球化的反思。

川普的關稅政策正是對這一現象的回應。他試圖透過高關稅迫使貿易夥伴重新談判,改變不利的貿易條件。林佳龍認為,川普自認在「維持世界秩序」,這表明川普的關稅戰並非單純的保護主義,而是試圖重塑全球化規則,使其更符合美國的長期利益。這種「以美國為優先的全球化」理念,試圖在維持美國霸權的同時,應對新興大國(如中國)的挑戰。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關稅政策的國際戰略意圖

川普的關稅政策在國際層面具有多重戰略意圖,以下從林佳龍的談話中提煉出三個主要面向:

1. 遏制中國的經濟擴張

林佳龍明確指出,中國的崛起得益於全球化,但其國家主導的經濟模式(如補貼與傾銷)破壞了公平競爭。這與川普政府的觀點高度一致。川普自2018年首次對中國發動關稅戰以來,試圖透過高關稅削弱中國的出口優勢,並迫使中國改變其貿易與產業政策。2025年川普第二任期延續這一策略,將關稅範圍擴大至更多國家,但對中國的針對性依然顯著。這種策略不僅旨在保護美國國內產業,也試圖遏制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

2. 重塑全球供應鏈

川普的關稅政策試圖推動全球供應鏈的「去中國化」與「近岸外包」(nearshoring)。林佳龍提到,美國是台灣半導體產業「打世界盃的地方」,顯示台灣在美國主導的供應鏈重組中扮演關鍵角色。川普透過關稅提高進口成本,鼓勵企業將製造業遷回美國或轉移至盟友國家,如台灣、越南或印度。這一策略不僅強化美國的經濟安全,也鞏固了以美國為中心的盟友網絡,特別是在印太地區。

3. 迫使盟友重新談判

林佳龍透露,台灣在對美關稅談判中位列「第一批名單」,顯示川普的關稅政策並非僅針對對手,也涵蓋盟友。川普試圖透過關稅壓力迫使盟友國家(如台灣、日本、歐盟)重新談判貿易協定,以獲取更有利的條件。這一策略雖引發盟友不滿,但也促使各國加快與美國的協商進程。林佳龍強調台灣「沒有敲鑼打鼓」,顯示台灣採取低調但積極的應對策略,試圖在談判中爭取豁免或優惠待遇。

對全球秩序的影響

川普的關稅政策對全球秩序產生了深遠影響,既有正面貢獻,也有顯著挑戰:

正面貢獻

  1. 喚醒對全球化弊端的關注:川普的關稅戰突顯了全球化中的不公平現象,如中國的補貼與傾銷問題。這促使國際社會重新審視WTO規則的有效性,並推動貿易規則的現代化。
  2. 強化盟友合作:關稅壓力促使美國與盟友在供應鏈安全、技術合作等領域深化協作。例如,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在美國的投資擴大,成為美台合作的重要支柱。

挑戰與風險

  1. 全球供應鏈混亂:高關稅導致貿易成本上升,擾亂了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性。對台灣等高度依賴出口的經濟體而言,關稅戰增加了不確定性。
  2. 盟友關係緊張:川普對盟友徵收關稅的做法引發不滿,可能削弱美國的領導力。林佳龍提到台灣的低調應對,顯示盟友需在合作與自保之間尋求平衡。
  3. 貿易戰的長期效應不明:關稅戰能否有效遏制中國或重塑全球化,仍需時間驗證。若政策執行不當,可能導致全球經濟放緩,甚至引發更大範圍的貿易衝突。

台灣的定位與應對

林佳龍的談話突顯了台灣在川普關稅戰中的特殊定位。作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領軍者,台灣不僅是美國的重要盟友,也是供應鏈重組的關鍵節點。林佳龍強調,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不會「一走了之」,而是將美國視為「打世界盃的地方」。這表明台灣在對美投資與技術合作中尋求長期布局,而非單純的產業外移。

在關稅談判中,台灣位列「第一批名單」,顯示其積極爭取豁免或優惠待遇。台灣的應對策略包括:

  1. 深化美台合作:透過對美投資(如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晶圓廠),台灣強化了與美國的經濟紐帶,降低關稅衝擊的風險。
  2. 多元化市場:為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台灣積極拓展東南亞、印度等新興市場,與東協國家的合作成為重要方向。
  3. 低調務實外交:林佳龍提到「沒有敲鑼打鼓」,顯示台灣在談判中採取靈活策略,避免公開對抗,以確保最大利益。

林佳龍的談話為理解川普關稅政策的國際戰略提供了獨特視角。川普的關稅戰不僅是對全球化弊端的回應,也是重塑全球貿易秩序的嘗試。其戰略意圖包括遏制中國、重塑供應鏈及迫使盟友重新談判,但也帶來供應鏈混亂與盟友關係緊張等挑戰。台灣作為美國的重要盟友,透過深化合作、多元化市場與低調外交,在關稅戰中尋求平衡與機遇。

川普的關稅政策是否能實現其理念,仍需更多時間檢驗。然而,林佳龍的談話提醒我們,在這場全球貿易博弈中,各國需靈活應對,既要把握合作機遇,也要防範潛在風險。對台灣而言,川普的關稅戰既是挑戰,也是強化國際地位的契機。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