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審查國家公園禮品店「反美內容」或「腐蝕性意識形態」商品:想粉飾歷史?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5-07-13 編輯部

在2025年7月12日,《華盛頓郵報》刊登了一篇報導,揭露川普政府要求國家公園管理局(NPS)員工審查禮品店內所有商品,檢查是否含有「反美內容」或「腐蝕性意識形態」。這項指令源自川普總統3月發布的行政命令,旨在重新塑造聯邦機構對美國歷史的詮釋,避免將歷史事件描述為負面。這不僅涉及禮品店,還延伸到標誌、展品和遊客舉報機制。作為一名關心歷史教育與公共空間的評論者,我認為這項措施確實令人憂慮,它可能導致歷史被粉飾,削弱美國多元主義的核心價值;同時,我們也需考量支持者的觀點,他們視此為恢復「美國優先」的努力。

首先,這項審查的潛在影響令人擔憂,因為它可能抑制對美國歷史中黑暗面的討論。指令明確要求員工在上週五前回報任何「不當貶低美國人過去或現在」的內容,或是與自然景觀無關的議題。這可能導致移除涉及種族歧視、奴隸制度或原住民歷史的書籍和商品。例如,《華盛頓郵報》報導指出,這是川普政府更廣泛行動的一部分,旨在清除聯邦機構中承認歷史種族主義和性別主義的「腐蝕性意識形態」。全國公園保護協會(NPCA)的克莉絲汀・布蘭格爾警告,這可能迫使公園領導者在遵循指令與履行公園使命之間抉擇,後者往往包括教育公眾關於內戰或原住民故事。更令人不安的是,公園已面臨人力短缺和預算削減,卻還要分心處理這項任務,這可能干擾日常營運,並進一步削弱公共教育功能。

公眾反應也反映出廣泛的不滿。川普政府先前要求公園張貼告示,呼籲遊客舉報「反美」標誌,但根據外洩的留言,大多數回饋反而支持公園,並批評政府的預算削減和人力裁撤。在X平台上,用戶如@monicarhor分享報導,強調這是「擦除歷史種族主義」的行動。另一用戶@Joyzwish則諷刺川普將國家變成「私人納粹營地」,反映出部分民眾對極端主義的擔憂。《紐約時報》報導,內政部計劃在9月17日前移除所有「不當內容」,並呼籲遊客舉報,這引發歷史學家擔心LGBTQ+歷史或民權鬥爭等議題被抹除。這些發展顯示,這不僅是行政措施,更是文化戰爭的一部分,可能寒蟬效應,讓公園員工在詮釋歷史時自我審查。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然而,從支持者的角度,這項措施被視為必要整頓。川普政府聲稱,這是執行「恢復美國歷史真相與理智」的行政命令,確保公共土地反映「準確的美國歷史與遺產」。保守媒體如Newsmax報導,這是清除「反美情緒」的努力,並未強調負面影響。在X上,用戶@William_E_Wolfe讚揚川普提高外國遊客入園費用的相關命令,稱之為「美國優先」的黃金時代。內政部長道格・柏根的指令強調,審查將與合作夥伴密切進行,不會妨礙零售營運。一些人認為,這有助於避免「覺醒主義」扭曲歷史,讓公園回歸慶祝美國偉大的一面。

那麼,這距離白人至上主義有多遠?這項政策本身並非直接的白人至上,但它可能間接接近,因為抹除種族不公的敘述,可能強化白人中心主義的觀點。距離可評為「中等」:若實施,可能導致如地下鐵路歷史被淡化,忽略奴隸制度或原住民迫害。Reddit用戶批評,這是「白人至上主義」的延續,特別針對內政部高層如斯蒂芬・米勒的角色。NPCA指出,這可能違反對部落國家的信託義務,忽視原住民歷史。然而,無直接證據顯示這是白人至上主義的核心議程;它更像是反「覺醒」運動的一部分。但若繼續擴大,如更多內容被移除,這距離將縮短,威脅美國的多元民主。

總之,這項發展值得警惕。它提醒我們,歷史教育不應受政治干預,而應基於事實與包容。若川普政府堅持此路,可能不僅損害國家公園的信譽,還深化社會分裂。作為公民,我們應支持倡議團體,確保歷史不被粉飾。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