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中國5大威脅 軍事審判等修法期程4月上旬定調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5/3/20

位於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內的軍事法庭。(圖取自國家人權博物館網頁nhrm.gov.tw)

(中央社記者賴于榛台北20日電)為因應中國帶來的5大國安及統戰威脅,總統賴清德日前宣布恢復軍事審判制度等17項因應策略。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表示,將於4月上旬親自召開會議聽取部會所提出的因應方案,並律定各項行動計劃、策略及法制化期程。

賴總統日前指出中國帶來5大國安及統戰威脅,應以17項策略應對。威脅部分包含為中國對國家主權的威脅、中國對國軍的滲透及間諜活動的威脅、中國混淆國人對國家認同的威脅、中國藉兩岸交流對台灣社會統戰滲透的威脅、中國藉「融合發展」吸引台商與台青的威脅;策略則有修法恢復軍事審判制度等17項。

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今天主持院會後記者會時轉述,卓榮泰院會中指出,為落實17項因應策略,已要求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政務委員馬永成昨天召開會議,邀請各部會就所涉及策略,在25日前擬定計劃,盤整相關法令的修訂行程與進度。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卓榮泰說,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將於3月底彙整部會盤整資訊,他則將於4月上旬親自召開會議聽取部會因應方案,並律定各項行動計劃、策略及法制化期程,請部會在期程內配合規劃與執行,後續則依據各部會計畫內容、時程落實定期管考。

卓榮泰表示,政院將落實17項策略,完成政院在國安高層會議後的工作。(編輯:蘇龍麒)1140320

民團籲恢復軍審前先設軍冤委員會 保障軍人權益

2025/3/20

(中央社記者王揚宇台北20日電)總統賴清德日前宣示恢復軍事審判,引發討論。台灣陪審團協會今天與軍冤家屬表示,為促進軍中人權保障與軍冤救濟的需求,呼籲政府盡速重啟軍事冤案申訴委員會,提供受害者及其家屬真正可行的救濟平台。

台灣陪審團協會理事長鄭文龍等人與軍冤家屬今天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指出,2013年洪仲丘事件發生後,政府除於承平時期暫停軍事審判外,也成立軍事冤案申訴委員會,但該委員會運作一年即告中止。

鄭文龍說,恢復軍事審判制度固然是國家安全防範的一環,但若不能同步建立獨立且有效的軍冤救濟機制,必將使軍中權益保障形同虛設,最終損害軍人信心及國軍形象。

鄭文龍表示,台灣陪審團協會為促進軍中人權保障與軍冤救濟的需求,草擬軍中人權保障及軍冤救濟條例草案,呼籲政府盡速重啟軍事冤案申訴委員會,建立一個獨立、公正、透明的軍冤案件調查與救濟機制,而且成立這個申訴委員會,並非要取代檢察官的調查權,而是要補充調查不足之處。

草案重點包括,軍冤會隸屬於行政院,但作為二級獨立機關,不受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等相關規定限制。軍冤委員會的學者專家、社會公正人士與律師代表各自擔當重要角色,且至少半數委員由軍冤家屬或親屬推薦。

草案明定,軍冤會受理涉及現役軍人或替代役在服役期間因重傷、死亡、失蹤、心神喪失等嚴重案件的申訴,並針對確認因不當管教或其他違法行為致使軍人遭受權益侵害的案件,依法提出回復、補償或賠償措施。

與會軍冤家屬分別提到,恢復軍事審判的同時,也應該成立獨立的軍冤委員會,才能解決軍中內部的陳年陋習,「我們要的是真相」。(編輯:蘇志宗)1140320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