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3 自由亞洲電台
香港去年發生的大規模抗爭運動讓經濟陷入蕭條後,這次的新冠病毒疫情又使香港經濟雪上加霜。香港未來的經濟走向將會如何?
香港最近大半年以來經歷的風波不斷。從去年的“反送中”抗爭運動,再到今年初爆發的新冠病毒疫情,使香港經濟陷入低迷狀態。
香港經濟受了什麼樣的打擊?
據台灣中央社報導,截至13日中午,香港恆生指數已從年初的28000點水平下跌至23000點水平,下挫了17.8%。
報導說,“反送中”運動導致前往香港的中國遊客銳減50%以上。新冠病毒疫情在香港蔓延後,中國政府暫停發放“自由行”簽證,港府也關閉了大部分連接大陸的口岸,中國遊客已基本消失,嚴重衝擊原本十分依賴中國遊客的本地觀光業。
因受旅遊業波及,香港的酒店業丶零售業和餐飲業遭受嚴重打擊,各酒店丶餐館丶商店接連關閉丶裁員,令房地產租賃市場也被連累。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莊太量接受本台記者採訪時介紹,本地企業並不是香港經濟的主要推動力。
“香港經濟主要是依靠外貿,就是轉口和金融賺錢。餐飲業這些是比較本地的經濟。金融方面現在還好,我們是看量不是看股價,但預計今年第一季度外貿會跌得比較厲害。只要疫情過去,旅遊業的恢復也會帶動零售丶酒店等。”
莊太量還提到,本土行業不景氣所導致的失業率問題。
“失業率在上漲,但失業人數反而在下降,因為被裁員的人大部分都是快退休的人口,他們回到家之後可能就不會再參與勞動了。”
經濟不好 港府:都是’反送中’惹得禍
香港政府今年2月公佈的數據顯示,去年第4季度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實質下跌2.9%。較第3季的2.8%跌幅有所擴大。全年計,2019年本地生產總值實質下跌1.2%,是10年來首次出現衰退。
港府發言人將這一情況歸咎於“反送中”抗爭運動,認為示威活動嚴重擾亂了消費活動丶打擊了消費者信心。
香港時事評論員桑普反駁說:“’反送中’發生後沒有出現港府所說的經濟衰退。房價不降反升,更重要的是股市非常活躍。’反送中’主要是傷害的是涉及中國遊客的零售店,其中包括藥店丶首飾店丶鐘錶店丶奢華的餐飲丶旅行團。那個時候已經給業界一個時間尋求轉型,例如餐廳可以做外送。如果那個時候沒轉型,現在突然又來一個新冠病毒疫情,是會讓商家措手不及的。不過,藥店這次依靠疫情倒是爆賺了。”
香港經濟並沒有傷筋動骨
他補充認為,“反送中”運動只是傷及香港經濟的皮毛,新冠病毒疫情則是真正對香港經濟造成“皮肉傷”,但還沒有到傷筋動骨的地步。
“’反送中’的時候主要影響陸客,香港人還是照樣出來吃飯丶消費。反而疫情爆發後,大家都守在家裡,股市丶樓市都有下跌,但都不多,沒有出現信心危機。我們再來看實業,例如香港自己的創意丶文化產業,IT等等,也沒有太大影響,大家都是在家里工作。”
莊太量也向記者解釋了香港經濟面臨的真正瓶頸。
“(去年第4季度的)GDP下降的2.%裡面,社會運動佔的比例大概0.9%左右,剩下的2%就是受美中貿易戰影響,外貿減少的部分。香港本來就是外向型的經濟,外面好不好對我們影響會很大,比如,香港的零售業去年2月就出現負增長,那時候還沒有’反送中’。為什麼香港經濟增長不高呢?香港人口老化嚴重,勞動力萎縮,有資金沒有土地也沒有勞動力,就算有生意來我們都可能沒人做,就算疫情過後,經濟增長也不會反彈地很厲害。”
在香港各行業因新冠病毒疫情等原因而面臨困境之際,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提出多項紓困措施,甚至推出“派錢”計劃來鼓勵市民消費以便刺激經濟。
桑普強調,香港目前並沒有出現對金融和貨幣的信心危機,只是在新冠病毒疫情下,本地產業暫時性休克,相信如果疫情在半年內出現緩解的話,這些產業就可以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