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8/21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21日電)藝人余天、李亞萍的二女兒余苑綺罹患直腸癌第3期,抗癌8年,今天病逝。醫師提醒,大腸直腸癌年輕化多與家族遺傳史有關,若家族中符合3條件風險高,建議提早安排大腸鏡檢查。
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在臨床上遇到30多歲確診大腸直腸癌的患者,站在醫學的角度,並不會往「生活習慣」或「未及時察覺症狀」等面向分析,應是討論台灣對大腸直腸癌家族史認知不足,甚至可能連臨床醫師對家族史警覺性都偏低。
邱瀚模說,據統計,約7成大腸直腸癌屬於散發性,是可以靠中央補助50至74歲民眾每2年一次免疫法定量糞便潛血檢查預防的大腸癌;其餘3成則是會遺傳的大腸癌,若家族中有好幾名大腸直腸癌患者,尤其有小於50歲年輕病例,個案父母及手足就應提高警覺。
台大內科部主治醫師陳彥年解釋,家族中有多名大腸癌患者可分為2種狀況分析,第一種為家族性大腸癌,研究顯示,當一等親家屬有大腸直腸癌,其他家人罹患的風險是一般人的2倍,一般人風險若為7%,這類高風險者罹癌可能性攀升至15%。
第二種狀況是遺傳性大腸癌,這類患者很多都是Lynch syndrome,也就是中文翻譯的遺傳性非瘜肉大腸癌、林奇症候群。這樣的家族需符合3條件,首先是家族三代中有3名以上大腸癌患者,再者是上述病例有連續兩代,最後需至少1人確診年齡小於50歲。
陳彥年建議,一等親家族史者,篩檢年齡建議比一般人往前10年,也就是從50歲提前至40歲;若一等親患者屬於年輕型個案,建議家族篩檢年齡為「這名個案確診年齡」往前10年,比如35歲確診,家族成員可25歲起篩檢。若篩檢沒事,未來每5年篩檢一次即可。
陳彥年說,據文獻顯示,遺傳性大腸癌約占3%,相信台灣可能沒有那麼高比例,若家族符合Lynch syndrome的3條件,雖然預防方法及建議大腸鏡檢查年齡較為複雜,但這類民眾不用自己嚇自己,只要盡快跟醫師諮詢,相信專業醫療團隊都可以提供妥善採檢模式。(編輯:張芷瑄)1110821
余天二女兒余苑綺癌症病逝 享年39歲
2022/8/21

(中央社記者王心妤台北21日電)資深藝人余天、李亞萍二女兒余苑綺,勇敢抗癌8年,享年39歲。余天今天證實余苑綺過世,他悲痛表示,余苑綺早上情況還好,但狀況突然惡化。
余天受訪時悲痛表示,余苑綺今天狀況惡化時,家人本想急救,但她已簽署放棄急救同意書。余天感嘆表示,余苑綺已和癌症對抗多年,離世或許不用這麼辛苦。
余苑綺2014年發現自己罹患直腸癌第3期,努力熬過12次化療後重生,2017年與老公Gary結婚,同年底生下大女兒,並於2019年迎接二兒子。不料,原本還沉浸當二寶媽的喜悅,卻馬上檢查出直腸癌復發,且已轉移肺和肝。
爸爸余天過去受訪時坦言,女兒在懷兒子時就連續咳了4、5個月,家人早覺得不對勁,但懷孕期間余苑綺不願照X光,擔心影響胎兒健康,因此女兒一生完就馬上檢查,得知噩耗後心疼又心碎,但病魔依舊沒有放過她;2021年余苑綺面臨3度復發,迄今已因癌細胞擴散,陸續切除部分淋巴、肝臟和肺臟。
余家人近年來,一路陪伴著余苑綺與病魔積極抗爭,余苑綺更為母則強,為了寶貝兒女接受數十次化療、進出病房,甚至接受新人體試驗,只是病情依舊起伏,縱使晚期病痛纏身,痛到得打嗎啡、止痛藥才能獲得舒緩,余苑綺對外總是展現樂觀的一面,幫助弱勢癌症患者募款,希望透過自己的力量,幫助更多人有機會接受治療。(編輯:屈享平)1110821
余苑綺癌逝 余天泣不成聲喊:放心走吧
2022/8/21

(中央社記者王心妤台北21日電)藝人余天、李亞萍的二女兒余苑綺勇敢抗癌8年病逝,享年39歲。余天今天表示,雖然不捨女兒離世,「這樣也好,她這麼痛苦,她跟這癌症奮鬥10年,可憐的孩子,就放心的走吧」。
余天和兒子余祥銓今天下午表示,早上余苑綺的身體狀況還好,但一下子就惡化,本來想過要急救,但她已經簽下放棄急救同意書,「她眼睛都沒有閉,我和亞萍跟她說我們放下了,她才稍微閉一下」。
余天表示,本來有幫女兒爭取到美國最新的治療方式,可惜撐不到治療就離開,並說余苑綺最後2天幾乎都無法說話,但前幾天有錄影留下遺願,將會擇日公布。有消息指出靈堂將設台北第一殯儀館附近的仁本會館,但余天的經紀人並未證實消息。
余苑綺2014年發現自己罹患直腸癌第3期,努力熬過12次化療後重生,2017年與老公Gary結婚,同年底生下大女兒,並於2019年迎接二兒子。不料,原本還沉浸當二寶媽的喜悅,卻馬上檢查出直腸癌復發,且已轉移肺和肝。
余家人一路陪著余苑綺對抗癌症,但她的病情起起伏伏,晚期更需要嗎啡幫助,余天也說余苑綺近日清醒時刻少,但對抗病魔的時候,卻總是展現樂觀的一面,甚至幫助弱勢癌友募款,拋磚引玉盼大眾關注。(編輯:張芷瑄)11108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