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3

(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23日電)人間國寶王清霜一生沉浸在天然漆的世界裡,不僅是台灣漆歷史發展的見證者也從事漆藝創作,把技藝傳承給兒孫,一家三代共同的話題圍繞在「漆」,攜手為台灣漆藝未來前進。
1922年出生的王清霜,一生沉浸在天然漆的世界裡,也是台灣漆歷史發展的見證人。他自1937年進入台中工藝專修學校漆工科習漆至今已超過80多年,即使現已近百歲高齡,仍堅持每天都要工作,創作能量已經超越年齡的限制。
王清霜雖然受到正統的美術與漆工藝訓練,但卻將這些藝術觀念轉化為產業生產與藝術設計觀念兼具的經營者。早年他開設「美研工藝社」,就已理解要做一個成功的企業,必須有獨特的商品、有專業的技術,更要有品管嚴格的生產線,才能面對多變的市場要求。
美研工藝社在王清霜的經營之下,品質優良、價格平實,國內外訂單不斷,儘管再忙,王清霜也不會要求孩子們到工廠幫忙。反倒是王清霜的兒子王賢民、王賢志一有空,便會主動到漆器廠,看著父親與師傅們製作出來的美麗漆器,也逐漸對這精美工藝產生興趣。
第二代王賢民與王賢志在大學畢業後,決定留在父親身邊,協助漆器廠的經營與製作。而王清霜也在70歲時開啟蒔繪漆畫創作之路,王賢民與王賢志也隨著父親的腳步,共築漆彩世界。
王清霜2019年的新作「勇士」以原住民勇士為題材,王清霜說,早年因致力於推動工藝發展的關係,近年來屢獲政府最高榮譽的肯定,回想當年草創南投縣工藝研究班(現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就是期望能夠幫助平地的原住民朋友改善其經濟環境,並將工藝融入生活。今年受邀到工藝中心展覽,他特別繪製此件作品作為紀念。
1950年出生的王賢民,從小耳濡目染之下,知道漆藝不能急就章,要有耐心與細心。2011年他的創作獲選南投縣登錄為傳統藝術「漆工藝—戧金」技術保存者,王賢民說,漆藝能讓人產生心靈感動。
王賢民的「清供」,桌上的擺飾,除裝飾之外,有著激勵人心的語意。竹的節節高升、梅的堅忍、松的蒼勁,皆有鼓勵人心的意涵。透過研出蒔繪的巧技,將漆的溫潤細緻、螺鈿的絢麗、乾漆粉的質樸,經過撒撥、研磨、推光,細細表現漆畫特有的質地。
1952年出生的王賢志,與父親、兄長相互相切磋漆藝技術,2011年王賢志獲南投縣登錄傳統藝術「漆工藝—蒔繪」技術保存者。
王賢志的「孔雀開屏」,孔雀千姿百態華麗的身影,是他蒔繪作品中喜愛的創作題材。運用漆藝中螺鈿鑲嵌、暈金、磨顯等多樣技法,更能將漆藝細緻高雅的特性呈現出來。希望透過美好的作品呈現,來喚起國人對漆藝的喜好。
王家漆藝至今傳承到第三代,王峻偉遵守父親王賢志的教誨,留美歸國後投入了這項傳統工藝,每天按部就班、勤加學習,他的作品被選為總統府出訪邦交國的贈禮,風格表現上大膽地運用色彩,展現漆藝華麗之美,是台灣漆藝界的明日之星。
王峻偉創作的「國富安康」為外交部委託所製作要贈與史瓦帝尼國王的生日賀禮。牛在史瓦帝尼有著財富的象徵,王峻偉以紅、黃、藍3色,呼應史瓦帝尼國旗的色調來繪製圖中的牛群,其中主體的金牛以純金箔貼附後,以蒔繪技法繪製象徵台灣的蝴蝶蘭及2隻飛舞的蝴蝶,期望兩國邦誼永存,也祝福史瓦帝尼國富安康。
1986年生的王怡婷為王賢民之女,她跟著祖父執輩學習漆藝,看著高齡的祖父每天兢兢業業致力於創作,宛如一本漆藝的活字典。她利用閒暇之餘創作,作品獲得大墩美展及磺溪美展的肯定。
王怡婷的「仲夏的大地」,她表示,記憶中五月桐花季過後進入仲夏,正是欣賞紅蜻蜓飛舞的時候,隨著都市化的腳步,當年景象已不復見。這件作品廣用大自然取得的蛋殼及貝殼,嵌成蜻蜓翱翔大地,重現記憶中的情景,並提醒要守護這塊美麗的土地,不要再被破壞與污染。
「霜賢峻偉—人間國寶王清霜家族漆藝特展」,即日起至4月24日在台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2樓展出。(編輯:張雅淨)1090123




人間國寶王清霜一家三代 傳承見證台灣漆藝史
2019/12/10

(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10日電)97歲的漆藝家王清霜是台灣漆歷史發展的見證人,一家三代鑽研漆藝創作,見證台灣漆藝史。王清霜至今仍每天創作,今年還有新作「勇士」,展現他的藝術生命力。
「霜賢峻偉—人間國寶王清霜家族漆藝特展」今天上午舉行開展記者會,行政院長蘇貞昌、文化部長鄭麗君等出席,展覽展現人間國寶王清霜一家三代的作品,呈現家族各具特色的漆藝創作美學。
取自於漆樹幹的汁液「天然漆」,塗布於器物上能有效保護器物,更能運用其材料特性,展現千變萬化的技法,製作上費工耗時且馬虎不得。漆具有溫潤內斂、高雅而不浮誇的陰翳之美,總讓人深深著迷。
高齡97歲的王清霜一生沉浸在天然漆世界裡,是台灣漆歷史發展的見證人,1937年進入台中工藝專修學校漆工科習漆,1940年遠赴日本東京進修學習漆藝技術,至今已超過80多年,即使現已近百歲高齡,仍堅持每天都要工作。
這次展覽的「霜賢峻偉」4字,也是由王清霜用毛筆親自書寫,展出的作品之一「勇士」,更是在今年完成的新作。
王清霜致詞時提到,台灣的漆藝傳承自日本,早年台灣也有漆樹可作為漆藝創作材料,但隨著人工上漲,材料多半從越南引進,但越南的水分、油分又較多,日本的材料則又較貴,認為台灣天然漆原料就此沒落很可惜。
蘇貞昌致詞時說,台灣漆樹是全世界少有的最好生產地,他提出構想,也可在農田休耕時種植在地樹種如漆樹,如此也能活絡台灣的漆藝、提供本地漆藝創作材料。
鄭麗君表示,王清霜培育許多人才,一家三代持續傳承漆藝,不僅王清霜是人間國寶,王賢民是技術保存者,王賢志是蒔繪技術保存者,而王峻偉的作品既傳承又創新,他的創作也是總統府出訪邦交國的禮物,家族的工藝奮鬥史,也是台灣漆器藝術的奮鬥史。
王清霜藉著漆器技術開設「美研工藝社」,專門生產漆器,他的孩子從小耳濡目染,第二代王賢民與王賢志在大學畢業後,留在父親身邊協助漆器廠的經營與製作。
王清霜在70歲後,決定重啟漆畫藝術創作,將漆器轉化為漆藝,王賢民與王賢志也隨著父親的腳步,共同創造漆彩世界。如今第三代王峻偉、王怡婷更因從小看著祖父、父親創作時的模樣,也開始漆藝學習並創作。
王清霜善用天然漆的素材特性,經常寫生後透過想法傳達寫實、寫意與設計兼具的作品,2018年的創作「豐收」描繪他居住了半個世紀的草屯鎮,一排排飽滿結實的金色稻穗,由近至遠連接至天邊,運用蒔繪融合色彩,畫作風格擺脫東西方繪畫的觀念,創作出專屬漆畫的特色。
「霜賢峻偉—人間國寶王清霜家族漆藝特展」,展出王清霜一家三代的作品,共計約48件,即日起至2020年4月24日,在台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2樓展出。(編輯:張雅淨)1081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