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艘自製航母入列,目標是造十五艘?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中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在海南三亞某軍港交付使用,標誌著中國進入雙航母時代,縮小了與發達國家的軍事差距,同時也進一步加劇了台灣和南海的緊張局勢。

12月17日,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交接儀式中登上了這艘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山東艦”,舷號為“17”的新航母。其他領導人丁薛祥、劉鶴、何立峰以及李作成都出席了儀式。

山東艦由中國自行研製,2013年開工,2015年開始塢內建造,重約55000噸,艦長和政治委員分別由來奕軍和龐建宏擔任。

2019年12月17日,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出席航母山東艦的交接儀式。 (視頻截圖)
2019年12月17日,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出席航母山東艦的交接儀式。(視頻截圖)

美國國際評估和戰略中心(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and Strategy Center)的軍事專家費學禮(Richard D. Fisher)說,這艘航母的建成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中國的軍事信心和能力:“這極大的增強了中國解放軍威脅其他亞洲民主國家包括台灣的能力。習近平在三亞出席交接儀式,強調了中國策略性的軍事投送能力和野心。海南的軍事基地會進一步支持中國在全球的軍事投送,進入印度洋、波斯灣和地中海區域。”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美國邁阿密大學的政治系教授金德芳(June Dreyer)說:“毫無疑問,中國在宣揚自己在這一區域的實力。鄰國將非常擔憂。”

大秀軍事肌肉引發鄰國憂懼

本週一,日本防衛大臣河野太郎(Taro Kono)在出席活動時對中國不透明地強化軍力,包括強化核能力和導彈能力表示關注。他說“中國依據自己那種並不符合現行國際秩序的說法,單方面強行改變南中國海現狀。”

11月中旬,山東號航空母艦曾通過台灣海峽,奔赴南海開展“科研試驗和例行訓練”。台灣總統選舉即將舉行,這一行動被視作挑釁意味明顯。

然而,蔡英文的支持率不斷上升。台灣民意基金會在十一月中旬的調查顯示,55.5%的台灣人支持這位抵制北京的領導人,而在這部分人中,“非常支持”的人數比十月份上升了約六個百分點。

金德芳指出,航空母艦通過台灣海峽是很明顯要給蔡英文發送威脅性的信號,但是反而增強了台灣選民對她的支持,這一信號並沒有被很好的接收到。

野心不止步於山東艦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董事長、航母工程總指揮胡問鳴在接受央視採訪時指出,山東艦在遼寧號的基礎上進行了多項優化。山東艦甲板上的艦島更小,新型雷達可以覆蓋三百六十度的搜索扇面,可以至少搭載三十六架殲-15戰機。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提供給路透社2019年4月17日的衛星照片顯示,上海市郊江南造船廠正忙於建造另一艘大型船艦,似是中國的第三艘航空母艦。

費學禮認為,第三艘可能會使用電磁彈射器(Electromagnetic Aircraft Launch System),佔用空間更小,可以搭載多種類型的飛機。目前中國的兩艘航空母艦採用常規動力裝置,搭載國產艦載機採用飛機滑跳式方式。

費學禮推測,在接下來的十年間,中國的航空母艦可以發展到與美國比肩。但是中國不會滿足,他們希望比美國有更多的航空母艦:“我預計中國最終會有十五個航空母艦,甚至更多,如果中國成功征服台灣,中國會把台灣變成一個巨大的軍事基地,安置四到六艘航空母艦。”

他還認為,到2025年左右, 中國會製造出核動力航空母艦,擁有無限的航程,無需攜帶自用燃油,可攜帶更多的航空燃油。最遲到2030年前,中國可以開發出無人艦載機,執行多樣化的作戰任務。

金德芳認為中國是在以此挑戰美國的全球地位:“為什麼中國想要在航母上和美國比肩?美國本來就在全球有分佈。中國說要保護自己,它是害怕拉丁美洲的襲擊嗎?還是中東的襲擊?結論是中國想要挑戰美國在全球的地位,而華盛頓並不買賬。”

雖然航空母艦力量強大,但並非戰無不勝。費學禮透露,美國會部署成百上千的反艦彈道導彈(Anti-Ship Ballistic Missile),甚至會將這種導彈出售給其他國家和地區比如台灣。大約在2025年之前,美國和其盟友會處在更有利的位置,來遏制中國在亞洲的擴張。

中國第二艘航母山東艦的交接儀式(視頻截圖)
中國第二艘航母山東艦的交接儀式(視頻截圖)

大力發展軍力沒有必要

中國今年第三季度的GDP增長6%,繼續處於近30年來的最低水平,外界普遍認為真實的GDP可能遠遠低於這一數字。

與此同時,中國2019年的軍事預算為1775億美元,相較2018年增加7.5%。

金德芳表示:“有意思的是,沒有人去談中國的帝國過度擴張(imperial overstretch),換句話來說,擴張的太快太用力,也許會損害經濟。一國的軍事發展不能和經濟發展脫軌,這是鄧小平仔細向中國軍隊表達過的。”

她補充道,其實中國沒有很危險的鄰居,沒有必要大張旗鼓發展軍力。她說,以色列用很高的軍事預算,因為他們有敵人,但是沒人打算入侵中國。中國國內有很多問題更需要投資,比如醫療系統、空氣污染等等。

自由亞洲電台記者薛小山華盛頓報導

中國自製航母南海入列成軍

2019年12月18日 美國之音

華盛頓— 中國第一艘自製航母“山東艦”在南中國海入列成軍,標示著中國軍事現代化努力再次邁出重要的一步。

這艘中國國產航母17日下午在南中國海北端的海南島三亞軍港正式交付海軍,命名“山東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交接入列儀式,將八一軍旗授予“山東艦”指揮官。

中國國營媒體介紹說,“山東艦”是在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的基礎上研製而成,排水量6.5萬噸,屬常規動力中型航母,也是中國第二艘現役航母。“山東艦”能夠搭載36架殲-15戰鬥機,遠遠超過“遼寧艦”搭載的24架,顯示戰鬥力得到提升。

媒體說,“山東艦”2013年在北方大連港開始建造,去年開始海試,並在上月在未被命名的情況下跟隨護衛艦隊穿越台灣海峽,前往南中國海參加演習,引發國際關注。

中國海軍專家李傑對香港《南華早報》說,“山東艦”總共能夠搭載40架飛機,包括直-9直升機和空警-600型預警飛機。他認為“中國選擇三亞,是因為軍方領導人希望突出中國第二個航母基地的地緣戰略重要意義”。香港軍事專家宋中平對《南華早報》說,“山東艦”預計會常駐三亞基地,理由是“南中國海為中國航母展示能力提供了充足的空間,也是解放軍需要準備軍事鬥爭的地方”。

路透社說,“山東艦”與“遼寧艦”一樣,因缺乏美國航母使用的強力彈射技術,因此使用前蘇聯設計的雪橇式甲板供飛機起飛。衛星照片同時顯示,中國正在上海江南造船廠建造一艘更大的航母,預計將首次使用平面甲板和彈射系統,方便搭載更多類型的飛機,增加艦載戰鬥機的戰鬥負荷。中國軍方雖然沒有正式宣佈建造第三艘航母的計劃,但中國國營媒體說,第三艘航母正在建造之中。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