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7
各位讀者看到這篇音樂漫談題目,一定有疑問,因爲在 Franz Liszt (1811-1886) 以前已經有很多音樂家在公眾面前開獨奏會。這題目的關鍵在「Recital」,因爲以前的鋼琴獨奏會,沒有人用「Recital」。
Recital 本來是法律上的名詞,與音樂獨奏會完全沒有關係。後來用於文學,大聲在公眾前朗誦 (Recite) 詩詞的表演稱為 Recital。1840年匈牙利鋼琴家 Liszt 在歐洲旅行演奏,6月9日來到倫敦,前二場獨奏會在廣告上稱為「Liszt Pianoforte Recital」,因爲 Liszt 想仿傚詩詞朗誦會來演奏鋼琴,用同一個 Recital 名稱,期望他的演奏更能吸引聽眾。
Liszt 為了籌款在德國 Bonn市建立 Beethoven 塑像,從1839年開始歐洲旅行演奏。在倫敦的演奏會,特別安排他從一些著名樂曲所改編的變奏曲,其中有他自已的作品、Beethoven 交響曲與 Schubert 歌曲。他也編寫了一曲 Hexameron (六聚體),融合6位音樂家的作品:Chopin、Czerny、Thalberg、Pixis、Herz和他自己 Liszt。
他在倫敦演奏成功,吸引很多聽眾,達到「Recital」的目的,所以立刻計劃另一次環繞英國旅行演奏,預定在6個禮拜內演奏50場。第一日在 Chichester 演奏很成功,寫信給女朋友 Marie d’Agoult 說聽眾的反應太好了,他須要延長旅行演奏,結果他這種「馬戲團」式的歐洲巡迴演奏持續了8年,演出約 1000 場。
Liszt 的獨奏會很有特色,他在奏完每一曲後常常停下來與聽眾會談,曾要求把聽眾座席安排改變,讓他能與聽眾更親近談話。有時與聽眾會談後,臨時改變主意,演奏他即興作出的樂曲。為了能讓聽眾能看到他全身,把鋼琴橫放在台上,結果不但達到他的用意,而且打開鋼琴的 lid,聽眾可欣賞鋼琴發出來的琴聲整體,這鋼琴排法變成以後鋼琴獨奏會的標準。
Liszt 的獨特演奏方式在歐洲造成音樂聽眾狂熱,稱為「Lisztomania」,1844 年德國文學家 Heinrich Heine (1797-1858) 說 Liszt一個人可影響全場聽眾瘋狂,很類似多年前 Paganini 小提琴獨奏會。
Liszt 不但在鋼琴演奏表現不凡的個性,而且他也吸引了很多女人,有人開始收集與 Liszt 有關係的物品,如他用過的 Cigar 煙頭、咖啡渣、咖啡杯,甚至他的頭髮。
除了他的鋼琴音樂與演奏,對音樂界最大的影響是「Recital」一字,以後演奏家的獨奏會與室內樂的演奏會都稱為 Recital。現在字典上 Recital 的定義是 「a musical entertainment given usually by a single performer or by a performer and one or more accompanists」。
-1080x738.jpg)